恐龍化石最新研究揭秘:6700萬年前矮暴龍并非未成年霸王龍
中新網(wǎng)北京11月3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國際知名學術(shù)期刊《自然》最新發(fā)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指出,名為矮暴龍(Nanotyrannus)的小型恐龍曾被學界有些人認為是未成年的霸王龍(Tyrannosaurus rex),但它們其實是恐龍中不同的屬。
這項研究結(jié)果基于美國蒙大拿州新發(fā)現(xiàn)的一組恐龍化石,其年代可追溯至約67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最末期,表明當?shù)卦趯е驴铸埖壬锎鬁缃^的小行星撞擊前曾擁有豐富的恐龍多樣性。

該論文為介紹,被命名為Nanotyrannus lancensis的小型暴龍頭骨曾引發(fā)40余年的爭論,此前有研究認為,這是一只未成年的霸王龍,因為它被認為擁有只在霸王龍物種中見過的特征。如果這個未成年霸王龍假說不正確,關(guān)于霸王龍及其生活過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組成和結(jié)構(gòu)的各種假設都要進行修正。
在本項研究中,論文作者、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Lindsay E. Zanno和北卡羅來納自然科學博物館James G. Napoli合作,對來自蒙大拿州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個新的暴龍完整骨架化石進行分析。該化石標本與霸王龍有所區(qū)別,與矮暴龍有相同特征,證實矮暴龍是一個獨立的屬。

對新發(fā)現(xiàn)的暴龍骨骼化石的分析顯示,它們已經(jīng)成熟,接近完全成年而不是未成年。這說明矮暴龍與霸王龍的成年體型具有明顯差異:前者最大體重約為700千克,后者約為6700-8200千克。建模研究還顯示,矮暴龍屬與暴龍屬的骨骼發(fā)育軌跡不同,補充了它們是不同恐龍的證據(jù)。此外,論文作者對Nanotyrannus lancensis進行的再分析,在該屬中鑒定出一個不同物種,命名為Nanotyrannus lethaeus。

論文作者總結(jié)認為,這項研究結(jié)果提出了一種可能:在白堊紀末期的100萬年內(nèi)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捕食性恐龍與暴龍屬共同存在,凸顯出當時的恐龍多樣性。他們指出,最新研究結(jié)果或?qū)Ρ堁莼哂兄匾饬x,或使研究人員對關(guān)于霸王龍發(fā)育的一些假說、基于之前認為矮暴龍是未成年霸王龍標本假設的生態(tài)學等進行重新分析。(完)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5年11月05日 15:36:45
- 2025年11月05日 15:26:25
- 2025年11月05日 13:43:08
- 2025年11月05日 09:29:38
- 2025年11月04日 22:00:11
- 2025年11月04日 20:51:20
- 2025年11月04日 19:28:21
- 2025年11月04日 17:14:06
- 2025年11月04日 16:09:00
- 2025年11月04日 14:11:35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