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學者共話人工智能背景下輿論學知識體系建設
中新網武漢11月1日電 (馬芙蓉 余沐芩)第九屆中國輿論學論壇1日在武漢召開,來自北京大學、重慶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、山東大學等4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,聚焦“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輿論學知識體系建設”展開研討。

“當前,以ChatGPT、Deep Seek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,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,重塑信息生態(tài)與輿論格局。”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學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長、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隋巖在視頻致辭中表示,面對新挑戰(zhàn),要推動輿論學知識體系在AI時代實現系統(tǒng)性重構;在技術賦能同時,重視輿論倫理、數據安全。
在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學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長、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謝耘耕看來,在智能化、實時化、個性化信息環(huán)境中,傳統(tǒng)輿論學理論的解釋力與預測力正面臨嚴峻考驗。他提出,既要敏銳捕捉技術賦能帶來的新機遇,也要清醒審視其潛藏的風險與倫理困境;既要深入解構智能傳播的復雜現象,更要致力于構建扎根中國實踐、回應時代之問的輿論學自主知識體系。
本屆論壇由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學專業(yè)委員會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、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主辦,聚焦當前輿論學研究熱點,特設技術賦能與輿論場域變遷、智能傳播的風險防控與文化安全、輿論治理的理論建構與實踐路徑三大分論題。
論壇期間,還發(fā)布了《構建人工智能時代輿論學知識體系武漢倡議》。倡議提出,輿論學研究須從大眾傳播傳統(tǒng)范式向AI時代“人機協(xié)同”新范式轉型,核心是將輿論場重構為人類、算法與智能體共生的復雜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突破傳統(tǒng)理論對非人類行動者界定模糊、動態(tài)數據捕捉薄弱等局限。(完)
國內新聞精選:
- 2025年11月05日 14:56:41
- 2025年11月05日 13:41:36
- 2025年11月05日 11:26:32
- 2025年11月05日 10:50:43
- 2025年11月04日 10:13:53
- 2025年11月04日 06:25:57
- 2025年11月03日 17:06:40
- 2025年11月03日 13:55:18
- 2025年11月03日 12:17:42
- 2025年11月03日 11:33:23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